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是国家4A级景区,位于射洪县城北二十公里的金华镇,因一代文宗陈子昂生长于此而文明遐迩,是四川东部连接大九寨、大三峡旅游环线的中转站。对外交通有3条公路干线:城南高速公路、省道205绵渝路,绵遂高速公路。这里地理环境优越,交通环境便利。
金华山,取其“贵重华美”之意,被誉为天下人才汇聚的精华之山。总面积189.73亩,山势呈马鞍形,分前山和后山,前山是蜀中四大名观之一--金华道观,后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--陈子昂读书台。
金华山的前山牌楼始建于唐朝永徽年间,元末时期时因地基下陷而损毁,1994年改建为现在的牌楼。
(前山门)也叫小山门。小山门是1984年新建的仿古建筑,是从前山上山的唯一通道。正门两侧是伯玉先生写的一副楹联。(鹤舞千年树,虹飞百尺桥,横联天路相邀),左手边的这颗黄葛树就是上联提到的千年树,金华山还有很多这样的古树,每到春夏季节,就会有许多飞鹤在树上飞舞嬉戏,因此就有了鹤舞千年树这一千古佳话;下联描绘的是彩虹横跨在百尺桥上的壮丽景色。
(南山门)金华山的南山门,也叫大山门,始建于清代嘉庆十三年。(唐代宗)宝应元年,曾有诗人前来凭吊陈子昂,在华表上留有诗篇,这位诗人就是著名大诗人诗圣杜甫。西柱上就有杜甫的《登金华山野望》,诗中发出“射洪春酒寒仍绿,目极伤神谁为携”感叹,叹息自己孤独寻友而知音不在。来到子昂故里,畅饮射洪的美酒,愈发怀念已逝去的知音。东柱上有杜甫的《观陈公堂遗迹》,诗人看到金华山的蔚蓝胜景与读书台的凄凉景色。想到陈子昂与自己一样虽满腔报国热情,却仕途不顺,怀才不遇。不禁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,随风吟出“悲风为我起,激烈伤雄才”的佳句。那么在华表上杜甫的留款杜字多了一点,传说就是诗人触景伤情而留下的眼泪。据专家考证,这两首诗是杜甫的亲笔真迹。1966年文化大革命华表损毁,现在的华表是1991年用汉白玉复制的。因此诗作也是墨宝托本。
(石龙)金华山石龙修建于明朝年间,龙神鳞片99999片,全长180米,龙头原雕立在大山门后,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石龙龙头在山巅,龙尾在山门呢。关于石龙有个传说。【相传原雕立石龙,一来是以石龙为栏作槛,保护游客安全;二来是为了镇涪江泛滥的洪水。可老百姓发现,石龙不但没有使洪水减弱,反而使洪水高涨。究其原因,人们觉得石龙雕立时,龙头低,龙尾高,石龙从上游顺江而下,助涨了洪水。所以,老百姓将龙头改建在上端,龙尾摆在低处。这样,洪水来到金华时,就会被逆流而上的石龙截住,吸入肚中。从此,金华一方免去了洪水灾害。】当然这些都是传说。
(祖师殿)祖师殿建于清代,供奉的是金华山的主神真武祖师,所以他的建筑规模比其他殿都要宏大很多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,是真武祖师圣诞之日,每逢此日,金华山道观都要举行隆重祭祀活动,信众数十万之多。
(玉皇楼)又叫玉虚阁,是金华山第一座建筑。唐代,这里是金华学堂,是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,因此,门外立有陈子昂读书台遗址。清道光年间,读书台迁移,道家就在此建立了玉虚阁。阁内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像,在老百姓心中,玉皇大帝是天界最高神灵,但道教认为玉皇大帝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,其职能是奉三清之命,察紫薇之庭。小事专掌,大事申呈。每年的正月初九,玉皇圣诞日,道教会举行玉皇会。
在院子中有块诗碑,这是金华山的一大宝,上面刻的是清代盐亭人杨太虚所做的回文诗《蔚蓝胜景》,杨太虚是清末的秀才,因为屡试不中,而出家学道,曾在金华山道观做主持。道号泉石散人。回文诗的书法艺术堪称一奇,是在草书基础上,融入传统的隶书和道家的符书,运用曲线,笔笔相连,如行云流水,龙腾蛇舞。因此称作龙蛇体。诗文因顺念,倒念都成诗,因此称作回文诗。【蔚蓝胜景——龙头倒卧见高峰,洞古铺云绿树笼,封郭满天撑老柏,卷波烟水迎乔松,浓情尚吐飘香桂,觉梦惊声听晓钟,淙液澈泉流韵雅,茸红剪处妙罗胸】。
后面的诗碑上刻有道家的十大特征。虚无,自然,清净,无为,纯粹。素朴,平易,恬淡,柔弱,不争。最后的碑面刻有太上老君的十四字养生决,相传是太上老君运气与手指一气呵成的,是由十四个生僻字组成。其中七个字《康熙字典》里有收录,其余的无从查证,有道士口口相传。这十四个字都是按照道教经义,以会意之法以义取音,而创造出来的。一个汉字就是一句话,一个完整的意思。上联读作「玉炉烧炼延年药」,讲了如何进行身体修炼;下联读作「正道行修益寿丹」,讲了如何进行心理修炼。
(纯阳阁)与玉虚阁相距约30米有一座纯阳阁,阁内供奉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。阁前平台右侧有一座巨大石碑,碑的前后分别刊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亲笔书写的《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》和《金华山野望》两首诗。杜甫在宝应元年(762年)冬天到金华山凭吊陈子昂,当诗人看到冬日的金华山一派冷清,陈公读书堂又长了许多青苔,不禁发出"悲风为我起,激烈伤雄才"的感慨。
(玉京仙苑)为了更好的造福一方人民,金华山道家管委会积极响应国家“文化强国”战略,利用自身有利资源,结合实际情况,遵循自然规律,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,着力打造金华山玉京仙馆,拟给旅游观光的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环境,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。让大家在这里玩得开心,吃得放心,交往宽心,住得尽兴。
玉京仙馆建设面积共5000多平方米,有停车场和露天休闲场所。整栋楼宇实际使用面积为4300平方米,融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,可以一次性承办300人的宴会,38间客房按星级标准装修,能接待70余名各阶层人士在这里住宿休息。多功能会议厅可容纳100人,可接待各机关单位的各种会议和各种讲座。玉京仙馆的茶楼融入道家养生文化精髓,将着力提倡健康文化理念。
读书台
陈子昂读书台掩映于古柏苍松,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读书台坐北朝南,是不完全对称的四合院建筑,分为前中后三院。整个建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,颇具江南园林风韵。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山前矗立的是唐代宗大历六年东川节度使(鲜于叔明)为表彰陈子昂所立的“旌jing德碑”。记载着陈子昂的家世背景。以及他在文学上所做的贡献以及对其的评价。两边的花坛各有一字花语“文宗”,指的就是陈子昂,陈子昂字伯玉,初唐政治家,文学家,诗人。
前院。前院由门坊,感遇厅和三条廊道组成。
在门坊上的对联,是晚清最后一名举人,射洪人马天衢qu所写,这也是金华山上唯一一副被收入《中华名联大观》的楹联。上联“亭台不落匡山后”,意思是此台足以和诗仙李白少年时在江油读书的匡山媲美,下联“杖策曾经工部来”记述的是宝应元年,杜甫拄着拐杖前来凭吊陈子昂史实。
感遇厅,因陈子昂代表作《感遇诗38首》而得名。感遇厅三字为当代著名军旅画家敬庭尧先生所写。
关于陈子昂的扬名,有三种不同的说法,一就是王适的预言,二是有据可查的是他的上书谏言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《谏灵驾入京书》,武则天看到这篇谏书“称其才”,召见金华殿。虽然未采纳,但却赞他:“梓州人陈子昂,地籍英灵,文成(WEI)暐晔。”并封他麟台正字官衔,后升为右拾遗。因为武后的这一至高评价,陈子昂立刻被誉满天下。
《登幽州台歌》公元696年,因契丹侵犯,陈子昂奉旨随建安王武攸宜北征契丹。武攸宜为人轻率,不懂兵法。缺少谋略。屡战屡败,陈子昂多次进谏,武攸宜不听,反而把他降为普通军士。陈子昂连受挫败,满腔报国大志化为泡影。苦闷之际,他登上幽州台举目四望,不由慨然悲吟,写下了《登幽州台歌》。
北征以后,陈子昂认清了现实的黑暗,开始厌恶官场的浑浊,四十岁时,他以父老为借口,辞官还乡。回到故乡金华。
( 拾遗亭)以陈子昂官至右拾遗而得名。拾遗,顾名思义,就是捡起皇帝遗漏的,是古代专门向皇帝谏言的言官,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门或者政策研究部门。拾遗亭左边刻有陈子昂的《座右铭》, 在《座右铭》中,陈子昂详细地阐述了做人和为官之道。特别是在为官执政方面,他说,当官要做到公正谨慎,立身要廉明清洁。对待老百姓要宽容平和。处理诉讼要正直,审查案情要实事求是。
后院
后院精舍馆,问涪轩,留云仙馆
1) 精舍馆建于清代,现在是军旅将军画家敬庭尧先生的作品展览馆。敬庭尧是射洪人,现居北京,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。是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。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。他16岁参军,在部队从事绘画艺术40于年,创作了大量反映部队生活,反映重大历史题材,反映西藏理事文化的优秀作品。馆内陈列了先生手书的陈子昂名作《登幽州台歌》和敬庭尧先生的代表作《丝绸之路》,《红河谷》,以及反映先生绘画创作生涯的的大量文献资料。
(问涪轩)建于清代光绪六年,是吴因易创作生涯馆,吴因易是国家一级文学作家,射洪青岗人,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。
(留云仙馆)陈子昂不但在文学上有开疆拓土之功,同时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独特的政治见解。关于他的进步的政治主张,留云仙馆的图文中里也有详细记载。门上大匾,留云仙馆为民国时射洪县长苏之杭的楷书。
景区游览图
|